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深市公司业绩全扫描:去年超八成盈利,460家翻倍式增长

2025-01-03 11:21:31

这是深交所的统计数据,勾勒出的深市上市公司全貌。截至4月30日,深市2635家公司中,2628家已按期披露2021年度报告。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情况下,2021年,深市公司的海外收入依旧保持了27.3%的增速。

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已满一周年,目前,深市主板公司达1493家,总市值超20万亿元,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和3%。

合并后,深市板块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主板与创业板协同效应更强,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创业板在2021年正式进入“千企时代”,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1142家。数量增加的同时,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2021年,创业板收入和净利润齐头并进,分别增长23.6%和25.1%。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181家公司净利润翻倍,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四大产业实现翻倍式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和净利润均倍增。

在业绩高增长的同时,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集聚效应显著,例如新能源板块汇集了上游锂电资源、中游电池研发及下游汽车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在投资方面,创业板公司持续扩产增能,全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增长38.8%,展现出较高的活跃度。全年研发投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近五年平均增速在20%以上。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已落地一年有余,共新增314家上市公司,这些“新成员”为板块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整体业绩增长较快,2021年和2020年收入的两年平均增速约20%,优于板块平均水平。

新上市公司主要来自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行业,排名前五的为电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专业技术服务、电气机械,合计占比近40%,其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近六成,行业创新特色明显。此外,注册制下再融资审核更加市场化,上市公司对接资本市场更加便利,创业板注册制以来,首发融资金额合计2869.8亿元;2021年完成再融资201单,募集资金合计2133.4亿元,均再创新高。

2021年,深市市值前10%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收入和超八成净利润,在体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仍然达到31%和18.6%。这些公司中,28家实现千亿以上收入,173家实现十亿以上净利润。

截至目前,深市共有战略新兴产业公司1211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3%与46%,其中“专精特新”公司200家,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9.7%和24.9%。从整体来看,这些“新势力”公司的业绩增速,显著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深市国有控股公司不断提质增效,全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和33.8%。

另外,深市一直是优质民企聚集地,目前共有1879家民营控股公司,占比超七成,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实体领域。除农业行业之外,非金融地产类民营公司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1%和15.4%。其中,净利润增速超过50%的有494家,翻倍的有306家。

制造业表现亮眼,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7.8%和38.6%,增速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在深市公司中的净利润占比为78.1%,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助力“十四五”制造强国战略开好头、起好步。

从细分行业来看,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上游行业净利润均实现翻倍。在产业基础再造、技术改造升级等政策的推动下,汽车、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净利润均增长30%以上。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信息技术服务业净利润保持23.9%的较高增速。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深市生产性服务业板块发展壮大,2021年以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大幅新增36家公司,全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7.9%,促进服务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股权质押方面,截至2021年底,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较年初减少48家,下降比例近20%,较高峰时下降60%。质押股数和质押市值较年初分别减少27%和9.5%。平仓线下融资余额为1399亿元,较年初减少546亿元,下降28%。

2022年,深市已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且接近过去三年总和,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节奏逐渐加快,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良性循环。24家公司中有8家触及“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利润为负”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