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原本情绪低迷,然后在多重负面因素冲击下,导致A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一是近期成长股年报的业绩不及预期,引发投资者担忧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负面因素;二整个市场盘面上的热情难以持续,资金大多集中在一些小的板块抱团取暖,热点也没有持续性,叠加降息预期落空,消磨了整体市场的做多热情;
三是近期市场新股频破发,市场短期信心不足,对市场流动性有所影响;四是近期多地疫情反复,市场对产业链和物流通畅产生了担忧,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出口的担忧也在不断的加重,使得市场对经济层面的担忧愈演愈烈。
不过,就在市场震荡调整之际,证监会还召开了座谈会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还鼓励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例;还有中证报头版发文称,积极因素汇聚A股,大底部对应大机会;经济日报也发文指出,资本市场需要信心和耐心。
证监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结构呈现向好趋势,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发展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人民日报也发文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
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2月份,A股市场投资者数量正式突破了2亿大关;自2020年3月以来,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开始“狂飙突进”,曾连续19个月单月新增超百万。2021年11月份至今,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再次实现连续4个月新增数量超过百万。
今年3月新增投资者数量还达到了230万,环比增长63%,创一年新高。与历史过往数据相比,单月新增超过230万的仅有少数几个月,分别是2021年3月、2020年7月、2017年3月、2015年的4到6月新增投资者数量均超200万。
此外,还有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比从2019年初的18%上升至2021年底的24.6%,其中各类资管产品持股市值占比从9.3%提升至14.2%。
公募基金和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超25.6万亿元;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力度也在较强,截至2021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3.2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41.56%
此次会议还指出机构资金是A股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会议提出,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是投资者中的专业机构代表,也是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
如,为鼓励优秀保险公司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金的优势,银保监会于2020年将符合条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到45%,并取消了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
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的实际配置比例与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未来保险资金可继续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投资公募基金等方式,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股票,参与资本市场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此次会议还呼吁养老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类资管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可以克服市场短期波动的优势,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提升长期收益水平。
中 国证券报今日头版文章为《积极因素汇聚A股 大底部对应大机会》,文中指出在市场持续调整之时,积极因素也在逐渐积聚,市场有望逐渐走好;上 海证券报也发文称,资本市场仍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日报也在今日刊文《资本市场需要信心和耐心》,文中指出,目前A股整体市场估值已到历史偏低位置。在这段难熬的时间里,一些投资者的信心、耐心会被消耗,但也有一些理性投资者选择“化危为机”,保持信心和耐心,埋头深耕。
还表示,正如一则股市名言所说,股票的价格就像狗,狗的主人就像是价值,遛狗时,狗忽远忽近到处跑,但总是会跑回主人的身边。理性投资者会下足功夫,等待市场的回暖。
中信证券称,中期修复行情或有所延后,但悲观预期已经充分释放,行情一触即发,建议坚定稳增长主线,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中金公司认为,整体市场估值已经重新回到历史偏低位置,对于后市表现也不必过于担忧,中长期维度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对于短期行业配置机会,渤海证券指出,现阶段“稳增长”的政策基调未变,预计政策不断催化下,“稳增长”板块仍将是市场主线;考虑到下周将逐步进入一季报披露高峰期,可关注一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的板块,重点关注上游环节;此外还可关注上海复工复产下,产业链供应将恢复的汽车板块的反弹机会。